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020-38842536
紧急电话:13378448001
传真号码:020-38842532
客服 QQ:24368480
E-mail :aite@xinyong12345.com
总部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892号6楼
银行信用管理与保险风险管理握手助力金融普惠
发布时间:2019-07-26 资讯来源:未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经核实后按协商结果处理或删除。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但其在客户信用信息收集、信用风险审核、过程风控、不良率等方面的业务痛点、逻辑冲突与客观掣肘也是极为鲜明的。如何整合各金融子市场功能,完善金融服务产品、提高服务和风控能力是解决上述矛盾问题的基础方法,如何在银行保险两个行业监管机关统一的政策背景下,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与保险风险管理合理嫁接、深度融合、破解难题,力促金融普惠是本文所诉主旨。
业务逻辑统一:理清市场功能差异与业务嵌套关系
在金融中介的角色分工上,银行以信用管理为根本,保险专注于风险管理。两者在金融市场功能上具有明显的区别,但其内在联系的紧密型和业务逻辑的衔接性未被充分重视和挖掘。
一是金融标的高度的重合性。企业、个人和相关社会组织依托自身信用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会购买保险获得保险风险管理的财务保障,银行信用管理的对象与保险风险管理的标的已然是高度重合的,只是分别遵循着各自的业务管理逻辑来组织数据、组织产品、组织风控。这种重合分两个层面,银行授信的主体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是重合的,如各类型企业获得贷款授信,同时其也是企财险、货运险、员工保障计划、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相关保险的投保人。银行授信抵押物与保险合同标的是重合的,比如企业及个人的房屋、车辆等可以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也是家财险、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标的。上述两个层面的重合,必然让银行和保险机构需要获知部分相同的数据信息,面临同样的道德风险、逆选择风险、信用毁约风险以及风险控制环节,形成了就同一金融服务对象的利益共同体,这种重合性与利益共同性也是两个行业实现合作共赢的内在动因。
二是风险程度的关联性。保险的风险管理是一种基于大数法则的财务保障计划,客观上提高了银行授信主体的财务稳定性,降低了其信用风险,其风险意识、保险(财务)购买能力、抗风险能力必然要好于非保险状态。但如果保险的理赔和相关风险数据反映出其较高的风险状态,比如通过高事故率、高损失率、标的严重受损等数据识别到标的(抵押物)的高风险程度,通过重复理赔、重复投保、保险欺诈等数据识别到投保人(贷款人)具有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必然要显著改变其信用风险等级。这种风险程度的关联性还体现在潜在的风险传递方面,比如前些年汽车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赔付风险就是因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识别与管理失效导致了保险公司过度承担了风险敞口。
三是金融产品的嵌套性。保险风险管理是信用增级的基本方式。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融资性保证保险业务,汽车贷款、房屋贷款以及小额消费贷款领域通过保证保险产品可以借助保险机构的专业风控力量,与银行机构合作扩展客户,并由保险公司为其提供有背书或类担保的履约保证,大量本身缺少征信数据的“信用白户”及有征信瑕疵的“信用灰户”得以获得贷款和融资支持,大为降低金融普惠的门槛,促进银行小微业务发展和不良率的控制。近年来,保险行业小额履约保证保险发展迅速,验证了这种产品嵌套促进了在线上、线下小微金融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弥补了银行在线上发放小额贷款征信信息不足、信用贷款审核存在缺口的问题,也发挥了保险机构客户风险识别与管理的渠道优势、客户优势和产品优势。
业务场景驱动:银行保险联手解决普惠金融三大场景
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服务内涵上看,重点在小微企业,难点在一般农户和精准扶贫,普及在消费金融领域。从发展掣肘上看,主要在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户这一类型群体缺乏征信数据记录和信用验证支持,无法纳入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中量化评估,缺乏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手段,在无法量化风险、无法做实风控的情形下,即便是政策上、管理上扩大风险容忍度,一旦宏观经济形势和风险聚集,政策红利释放也可能变成饮鸠止渴。为此,银行保险业要重点围绕农村金融、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领域推进双方合作:
一是合力聚焦农村金融普惠。农村金融普惠除了农业保险的提标、增品、扩面的高质量发展,更多的是受限于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信贷评估数据以及贷前贷中贷后的有效管理手段,导致过高的信贷金融服务成本,使得农村金融的覆盖面窄、缺乏长期可持续发展后劲。应当大力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融合发展,实现相互滋养,发挥中央及各级政府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村金融整体的活力释放和信用支撑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农业保险数据与农业信贷数据的交互共享,利用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农户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享受补贴的资格信息、种养殖品类信息、生产经营规模信息、保险产品类型和金额收入类信息、受灾及理赔信息,以及重复投保、多年赔付过高等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风险信息,充分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对授信主体的信用风险刻画,同时整合财政部门对农户各种补贴的银行账户信息,进行必要的账户信息校验、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农村信贷,通过数据联通、产品联通充分释放中央对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农业信贷的补贴效应、杠杆效应,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带动金融服务整体提标、扩面。
二是合力聚焦小微企业金融普惠。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科技创新、经济社会活力的重要支撑,但获得“正规”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应当充分发挥保险对小微企业的增信作用,帮助银行识别出那些投保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信用保证等风险意识强、财务稳定性高、风险水平低的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获得银行低息贷款提供信用信息支持,在货物运输、汽车销售、批发零售、加工出口等领域推进双方融合创新,促进小微企业保险+信贷的组合式金融服务,降低风险、提升信用、控制不良。
三是合力聚焦消费金融普惠。促进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转型、激发市场活力、调节供求矛盾的根本动力,线上化、普惠化的消费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国家经济政策、服务百姓生活的主要维度。消费金融的特点是小额、分散,主要方式是信用化和线上化,基本依托大数据实现场景化产品、在线审核、实时放贷。而保险机构依据承保需要构建起的保险合同、标的物信息恰恰是银行在线上风控和信贷评估需要的,可以勾勒出对客户及关联标的更加完整的金融消费画像,比如当银行获知二手车贷款客户车辆的车险投保信息、车辆过户信息、车辆保额(实际价值)、车辆事故信息(是否大事故、是否水淹、盗抢)后,可以对贷款抵押标的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做有利的辅助评估,可以更为精准地开展风险识别准入、贷中控制风险、贷后管理风险。此外,近几年保险业大力发展小额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就是顺应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通过线上、线下的渠道资源、数据资源、风控优势,帮助银行发放信用消费贷款、控制信用违约风险,得到了长足发展,值得充分总结经验和推动发展。
风控体系护航:构建银行保险基于风控的利益共同体
在90年代末发生的车贷风险,以及近期与长安责任合作的多家P2P平台暴雷,其网贷平台提供网贷履约保证保险,过度进行信用背书,垫付大量逾期资金垫款,导致其偿付能力出现严重问题。足以说明银行与保险仅仅通过产品来获取服务收入、转移风险是远远不够的,两者在识别、防范、处置信用违约风险远未形成合力,在对同一信用风险单位及关联标的双方利益是共同的,但在风控体系责任分担设计、贷中监控协同、案件止损设计上是割裂的。这种合作机制必然带来单方利益的保护,最终形成双方利益受损,合作会因风险聚集和案件爆发以及外部宏观经济加剧噶然终止。
2015年,五部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又因保险公司相关风险积聚,2017年原保监会又制定发布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信保业务实施全面规范,以治理行业乱象、补齐制度短板、缩窄风险敞口,同时偿二代也对信用风险的强化的资本管理和约束机制。对此,在政策层面,应当指导和促进两个行业建立信用保证与信用贷款合作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促进其在风险控制上形成合力,风控数据上实现安全交互应用,通过补充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予以明确;在操作层面,应当研究制定保险信用风险管理指引,提升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能力,适应偿二代信用风险管理要求和业务发展发展需要;在金融科技层面,应当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两个行业建立智能风控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授信主体、抵押或风险标的进行风险的精准识别、全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精准预警、对违约风险进行精准处置。
基础设施保障:先行推进银行保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过去银行与保险两个行业在这一合作领域受制于数据融合不畅、交易撮合缺乏以及风险管控难以形成合力,远远未达到理论上和预期上的合作效果。实践证明跨行业之间的有效互动与链接,不仅需要政策与规则的构建,更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前提。当前应当重点围绕普惠金融,促进银行保险之间以及与关联外部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先行落实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中央政策要求。
一是搭建银行与保险的信息共享交互平台。在客户信息获取授权的前提下,将汽车保险、农业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保单信息,用于涉及银行信前贷中、贷后信用审核、风险识别与处置,用保险数据补齐银行信贷风控大数据,作为征信数据的有益补充或重要风险因子。在开放银行的主题下,促进银行向保险公司开放标准化的API调用和场景服务,促进两个行业销售渠道、获客、风控、产品组合上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整合。
二是促进现有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就是要解决广泛的联通与应用问题,应当着眼于金融风险识别、控制与穿透式监管,降低金融机构基础设施使用成本,推进保险信息共享平台与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就信用信息共享实现互通,保险信息共享平台与中国银联、网联等支付清算机构就安全低成本的支付清算实现互通。
三是促进跨行业信息交互共享。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陆续出台服务民营企业、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计划、扶贫攻坚等政策文件,均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弥补征信中心信息覆盖不足,促进增信分险,降低低收入、贫困、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应依托现有银行保险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打通银行、社保、海关、税务等信用信息壁垒,围绕金融普惠构建“银税互动”、“银社互动”等跨行业信息联通合作。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可能是地区突破的区域性平台建设,也可能是某种金融云计算的技术应用,应当不拘一格。(单鹏)
上一篇:信用监管: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
下一篇:数据匿名化或难以保护个人隐私